撰文 / 許靜文
出處 /今周刊767期

不是厚厚一疊保單 就能保你一輩子平安

每年你拿著辛苦賺來的血汗錢,去換來抽屜裡厚厚一疊的保單,這些保單保了什麼,你真的知道嗎?其實你的人生不需要繳這麼多保費就能有足夠保障,《今周刊》 歸納出保險界八大專家建議,教你在人生四大階段聰明投保,再也不用花大錢買小保障。


市面上保單琳琅滿目,消費者在保險公司及業務員的行銷話術下,聽起來每種保單都很需要,不知不覺越買越多,但真有買到符合自己需求的商品嗎?《今周刊》邀請在保險領域產、學界知名的八位專家組成顧問團,為四大人生階段、八大族群的民眾,票選各階段族群的必備保單。

八位專家普遍表示,保單不是當下買了就能「定終身」,必須要依照人生不同變化而有調整例如轉換工作、結婚、生小孩、出國念書等,一定要做微幅調整。不過,雖然不同族群、不同階段的保險需求各有不同,但在挑選時,也有不變的法則能掌握。

保前不妨想想,誰是你最牽掛的人?」宏利人壽行銷長黃振國表示,保險的真意就是希望能在自己失能時,所愛的人還能保有一定生活品質只要在投保前先想:買這個保險是希望誰能安穩過日子,按著這個原則,多半就能買到當下最適合的保險。

單身

首重意外險、定期壽險

幾乎所有專家都一致認同,單身族群一定要有的兩張保單,第一為意外險,第二為定期壽險。台灣人壽常務顧問林文英說,社會新鮮人領到薪水後,最該幫自己買一張意外險,因為這時間你要保障的對象是你的父母,不能因為自己的重大意外,讓父母的未來頓失依託。


根據衛生署統計,意外事故一直名列國人死亡原因前五名,但許多人在投保時,往往會優先考慮投保儲蓄險和醫療險,忽略保費便宜、保額又高的意外險。林文英 說,雖然許多意外事故發生機率只有一%、二%,但發生在自己身上時,卻有可能讓自己的所有規畫「一夕翻盤」,意外險一定不可少。


林文英強調,年輕或者壯年時期因為疾病而身故的機率並不高,且大多是騎機車外出工作,增添意外事故發生機率,不如先花錢投保高額的意外險,若以第一類的風險等級(最安全的內勤工作)每百萬保額約年繳一千多元(保單若附加意外醫療,則保費會提高)。


林文英表示,意外險足夠後再投保壽險,且要先挑定期壽險,預算足夠可以二十年為主,行有餘力再買終身壽險,壽險保障的定義是「不論怎麼走都有得領」,萬一自己在四五十歲壯年時期離開,也讓家庭經濟來源短時間內不會發生問題,「出國旅行三、四天都會買旅遊平安險,來人間旅行七八十年怎能不買壽險?」


至於壽險額度要買多少才夠?林文英表示,起碼要有家庭年支出的五倍,如果一個家庭年支出是七十萬元,壽險額度最少也要買到三百五十萬元。


建構完意外險及壽險後,行有餘力可以再購買醫療部分,並以癌症及重大疾病為主保險暢銷書作者劉鳳和說,終身型的癌症險保費很貴,可以購買一年期癌症險就好,以三十歲男性購買一年期癌症險來說,一單位年繳三百元左右,他建議至少要買到五個單位才足夠,一年約繳一千五百元。


如果打算一輩子都單身,要從四十歲左右開始加重退休老年生活,補足年金險長期看護險,至少讓老年生活無虞。

 

 


 

 

新婚
提高壽險額度加強醫療保障

當人生走入婚姻階段時,保險規畫的重點又不相同。


不論是新婚族還是頂客族(雙份收入沒小孩),多了另一半的甜蜜負擔,保險的傘就要加大。這階段除了自己父母之外,還要考慮另一半,提高壽險額度並加強醫療保障,是此階段的主軸。


新婚夫妻多半會考慮買房子讓生活安定,只要有房貸壓力,都該
加強壽險保障,因為最大的資產是房子,如果不幸因為疾病或意外而身故,可能會連房子都保不住,這時壽險保障就能派上用場。


淡江大學保險系副教授郝充仁表示,婚姻代表人生走入另外一個階段,有了另一半需要照顧,責任也比單身重大,隨著收入增加,就能提高壽險的保障額度。


提高壽險的主力,建議從定期壽險著手,行有餘力,則可以開始評估是否購買終身壽險。「從三十五歲起,可以考慮加強終身保障,但前提是,必須搭配適當的利率環境,利率偏低時,保費總是相對較高。」郝充仁補充說。

 
至於沒有生孩子計畫的頂客族,保險亦須著重在個人醫療疾病,並考慮在年金險上面進行規畫,加重醫療險。主要是希望自己不會因為生重病,而拖垮另一半的生活品質。當然,這需要逐年慢慢增加,原則一樣是以定期險為主,再考慮終身型商品。

醫療險不只要著重在住院醫療,還包含了重大疾病及癌症險。市面上重大疾病險有分為兩種,一是有終身壽險保障,另一種屬於消耗型的重大疾病險,兩者的差別在於是否有壽險保障。


有終身壽險的重大疾病險,當保戶罹患重大疾病險中任一種後,可從購買的保障金額中領回一筆錢,約是額度的五○%。若不幸身故後,家人也能領到原本壽險的額度,但保障內容較少,僅有七項重大疾病,例如心肌梗塞、腦中風、重大器官移植等。


消耗型重大疾病也能在罹病後從保險額度中領取一筆費用,但一旦罹病拿到理賠金,保險契約也宣告結束,而且因為沒有壽險保障,自然保費也比較便宜,且疾病給付項目較多,約有十六至二十八項不等,若以三十五歲男性為例計算,兩者保費約差五千元。
 

 


 

 

生子
先買一張定期壽險給孩子

人生的責任會隨著年齡增加逐漸加重在有了小孩後,壽險保障額度應是最高峰,依舊以定期壽險為主。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系助理教授彭金隆表示,小孩一出生應 該先買一張二十年期的定期壽險,主要保障在小孩長大成人這段期間,自己萬一不幸身故,至少這筆壽險理賠金能讓孩子平安長大。

也有人認為,應買一張終身壽險保單,自己離開人世後還有一筆遺產能留給孩子。專家則建議先考慮兩件事:一、加上通膨因素後,未來小孩拿到的保險給付現值相當多少?二、小孩若已經濟獨立,是否還需要這筆資金?
藉著孩子出世,可再檢視自己的保障是否足夠,彭金隆指出,保險缺口的方式去評估自己需要多少保額,計算項目包含孩子教育費生活費、家庭一年支出、房貸、給父母孝養金等,這些加總大約就是自己該補足的保險缺口。

也有細心的父母會透過儲蓄險方式幫小孩規畫教育基金,畢竟保險確實有強迫儲蓄、不易提領的效果,但大前提也是自己與家庭的保障要先足夠。


不少人都會問,該不該幫孩子買保險?「小孩在沒有賺錢能力之前,根本不需要買壽險。」政大商學院副院長王儷玲強調,壽險是針對突然死亡對家中經濟會造成傷害的人才需要,「直到現在我都沒為我的孩子買過保單。」

有人說,一出生應該先幫孩子買醫療險,因為便宜,且孩子在四歲前生病就是住院,這時,有保險給付就能幫上忙。療是買一個付不起的風險,而不是現在繳的錢要盡量拿回來。王儷玲說,在幫小孩買醫療險前,應該先算算自己的積蓄,若能負擔,何必買保險?

另一種狀況則是家族曾有人罹患罕見疾病,或者媽媽在懷孕時就不太健康,此時可以考慮幫孩子買罕見疾病險。

彭金隆也表示,年紀輕、保費便宜而去買保險,就落入一種迷思,保費是按照當時風險評估,在你抱怨年紀大要花較多保費時,不如想想你沒買保險那幾年,多餘的錢拿去投資,或許能創造更多收益。


 


 


退休
年金、長期看護不可少

人在世上三大風險:走太早、活太久、意外或疾病。」黃振國說,但隨著醫療進步,走太早風險已經降低,要面臨到的是活太久的風險,這必須靠終身年金去補足,且越早開始計畫越好。到底幾歲該開始?彭金隆指出,四十五歲一定要開始規畫退休。

走到人生最後一個階段,肩上的責任可以慢慢卸下,這時要守護的人就是自己,為自己所愛的人奉獻大半輩子後,也要給自己有尊嚴的老年生活。約從四十五歲開始,就要有退休計畫概念。

台灣人壽理賠部經理林世聘說,退休三大方塊:醫療、年金、照護,開始有退休想法時,最好能把醫療險檢視一次。

人最怕到老年想走但走不了,醫療險的保障是否足夠?想要有更好的醫療品質,例如住院時選擇單人病房,也能在經濟能力正好的時候,藉由定期醫療險補足此方面的保障。

退休後並沒有經濟來源,年金險補足就相當重要,可以詢問自己的壽險公司是否有年金險相關商品,在有足夠保障下,行有餘力去購買儲蓄型商品,在期滿後也能分年領回。

但還是要記得一件事:只有保本沒有保值,繳出去的錢頂多拿回本金,一樣必須考慮通貨膨脹因素,現在的十萬元,在二十年以後,可能只有六萬元的價值。


最後則是長期照護。長期看護險又有另一個名字叫作「失能險」,意思就是當你失去工作能力、失去生活自主能力時,就靠長看險照顧你,它和其他險種不同,可以每月領取,直到身故或約定截止年齡為止。

以目前台灣社會來說,長看工作多數由外籍勞工承作,看護費每月大約二萬元,如果要找台籍看護,費用更貴,每月大約五萬元,還沒加上生活費、營養品等開銷。這對一個小康家庭來說,無疑是沉重負擔。且灣逐漸走向老年化社會,長期看護險更是在退休保險規畫中,需要考慮的一環。

在本次調查中多數保險界專家學者也都認為,年金險及長期看護險絕對是退休期不可少的險種,在經濟能力允許下,最好可以及早建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una 云婷 Hsiao 的頭像
    Yuna 云婷 Hsiao

    ♡保險新視界♡Enjoy Life

    Yuna 云婷 Hs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