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目前分類:醫藥健康 (16)
- May 28 Sun 2017 07:19
檢查出B肝表面抗原就是得了B肝嗎?
- May 07 Sun 2017 16:58
別怕更年期,中醫教你調理妙方!
婦女最害怕的莫過於「更年期」!
中醫門診常見中年婦女因經期開始不正常、潮熱或失眠而擔憂更年期提早來敲門。
其實,害怕進入更年期就是衰老的象徵。
《更年期是女性一生必當經歷的過程,是生育至不能生育年齡的過渡時期,約於45~55歲左右,長短年數不一。》
起因於自然的卵巢功能衰退的過程,影響了體內荷爾蒙的分泌,進而造成女性身心處於一個起伏較為劇烈的階段,影響日常生活的品質。
根據內政部統計,台灣45歲至55歲的更年期婦女人口約占全國總女性人口的16%,國內女性的平均停經年齡約在49.3±3.8歲,女性容易在此時出現嚴重的更年期症狀導致生活受到困擾。
有46%的女性在停經前後數年的這段期間,曾感受過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適。
其中最常見的症狀依序為熱潮紅約29.4%,失眠和心悸各占23.5% 與22.6%,其次則為疲倦、頭痛、頭暈以及夜間盜汗,約占20%左右。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張尚智中醫師指出,中醫典籍記載更年期的到來是和所謂的天癸相關,《黃帝內經˙素問˙ 上古天真論》:「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其描述相當於現今對於更年期的生理現象。
關於天癸的看法,中醫觀點認為根基於腎。
其中,中醫指的腎與荷爾蒙分泌、神經系統、生殖和泌尿系統密切相關,所以當腎部缺乏滋養時,就會導致腰腿酸軟、月經不調等征狀,而更年期女士荷爾蒙分泌有所轉變,腎陰虛情況更為嚴重。
腎虛分為腎陰虛與腎陽虛,更重要是還存在腎精虧損。
除了使用中醫藥治療改善更年期症狀之外,也可在日常生活中自我調理身體!
張尚智提出以下建議:
1.心情調適:除了用藥治療,還須通過疏泄情緒,積極鼓勵等基本心理治療措施,提供精神支持,緩解焦慮情緒。
也要學會自己釋放壓力,放鬆心情,培養生活興趣及參與戶外活動,分散注意力。
2.食膳有度:脾胃為後天之本,飲食習慣影響甚鉅,除了定量定時,也要注意不要偏食,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攝取量需要足夠,要避免過飢過飽。
3.穴位按摩:簡單的穴位按摩,也可以幫助緩解更年期的不適,平時可以利用手指或是刮痧棒按壓穴位,按壓時以能忍受的酸痛感為度,每次按壓3~5分鐘,一天按壓3次。
4.藥膳調補:若上述方法都無法緩解更年期造成的不適,可經由中醫師診斷後選用一些中藥調補,如百合、生地、枸杞、蓮子、麥冬、浮小麥、玉竹、酸棗仁或紅棗等,入茶、煮湯或是熬粥都是很好的選擇。
- Apr 23 Thu 2015 22:46
【News】自費醫材暴增 全身換裝破百萬
換人工髖關節,要換非健保給付的,得自費10多萬;
裝心血管支架,非健保給付的,要自費5~6萬;
人工水晶體,換個可矯正老花的,要自費5~8萬。
人都會老,如果全身一路由上換到腳,即便有健保,最高還要自費80多萬,若加上先進的自費手術,自費恐要破百萬,民眾負擔沉重!
督保盟批:健保之恥
民間健保監督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表示,健保開辦之初,民眾醫療自費比例一度降至27%,現又回升到35%,這是健保開辦20年之恥。
國內一年有20~30萬的病患會使用到醫材,健保署目前將人工水晶體、人工髖關節及心律調節器等6項醫材納入差額給付,
民眾若使用這些醫材,採用健保給付的,一毛錢都不用自付,但若想用「比較好的」,就要自己補差額。
根據健保署的自費醫材比價網(點選進入),差額自費最高的是生物組織心臟瓣膜(註1)、17萬6千元,其次是人工髖關節(註2) 、16萬6千元,人工水晶體(註3)、9萬5千元,人工心律調節器(註4)、8萬7千多元及塗藥心血管支架(註5)、7萬元
其中心血管支架最多健保可給付到4支,若全自費,差價28萬元。
這些自付差額醫材需自費的金額都不低,但健保署統計,民眾選擇差額自付醫材的占率卻是逐年升高,其中人工心律調節器的上升幅度最大,近3年來,由31.92%上升至39.7%,其次是心血管支架由46.86%增加至51.3%,人工水晶體則由27.93%上升至31.7%。
除自購醫材外,自費手術也越來越多!
在追求良好的醫療品質下,病人選擇昂貴的自付差額醫材時,還得再搭配自費的手術技術。
醫材自購 手術也自費
以常見的白內障更換人工水晶體為例,若使用高階、非球面可矯正散光、老花的人工水晶體,就得搭配飛秒雷射,一隻眼睛要價就超過10萬元。
近來國內醫界瘋狂的「達文西手臂」,手術平均需自費約20萬元,是傳統腹腔鏡7、8萬元的3倍。
另外,在癌症治療方面,因為超過5成的癌症病人會出現骨轉移,健保給付的傳統放射治療則需至少10到15次,有的醫院推出「轉移性骨腫瘤熱治療」,標榜治療與止痛的雙重效果,並且可以一次完成治療
但治療一個部位必須自費10萬元,若其他部位也有骨轉移狀況,費用將會再增加。
相關連結
(註2) 健保局陶瓷人工髖關節部分給付
(註3) 全民健康保險特殊功能人工水晶體之各特材品項收取自付
(註4) 全民健康保險部分給付新增功能類別人工心律調節器作業彙編 ...
(註5) 全民健康保險部分給付塗藥血管支架作業彙編 ...
- Nov 27 Thu 2014 06:00
揪出癌蹤!疲勞疼痛8大警訊別放過
──【當癌症是種選擇題】專題

根據美國「Web MD」報導,當身體發出以下警訊,可能是罹患癌症的前兆,不可不注意。
人體若出現明顯的症狀、型態改變,都可能是癌象的徵兆,包括久咳不癒、疲勞、發燒、疼痛、體重變化、吞嚥困難與不明流血與淋巴結異常脖子腫脹等,皆可能是罹癌的具體症徵兆。
癌細胞恐怖之處 分裂異常易擴散
台灣榮民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邱宗傑表示,癌症又可稱為惡性腫瘤,是人體細胞突變,使控制細胞分裂增殖機制失常而引起的一種疾病。
至於為什麼會對人體健康產生這麼嚴重的危害,則是因癌細胞分裂增殖機制失控所致。
一旦分裂無法控制,便會開始入侵癌症發生器官、部位週遭的正常組織,使人體器官運作出現異常,倘若此階段沒有妥善控制,就可能透過人體內的循環或淋巴系統轉移到身體其他部分。
- May 15 Wed 2013 01:37
腰痠背痛誤為骨鬆,竟是骨髓瘤
40多歲的陳先生經常腰背痠痛,前後看了骨科、復健科、神經內科,被診斷為骨鬆、脊椎退化,但服用骨鬆藥物還戴了護腰,症狀仍無改善,最後轉診至血液腫瘤科,才發現罹患多發性骨髓瘤。
林口長庚醫院血液科主任王博南指出,許多人以為骨鬆、腰痠背痛是女性或老年人疾病,但如果40、50歲中年男性有這方面問題,就應提高警覺,透過抽血、X光檢查找出病因。
陳先生是白領上班族,幾乎整天待在辦公室久坐不動。幾個月前覺得腰痠,下背也隱隱作痛,買了護腰墊放在椅子上,但症狀沒改善。看了骨科、神經內科,被診斷為骨鬆引起的脊椎退化、神經壓迫。
除了服用骨鬆藥物,陳先生天天喝牛奶、吃鈣片,還不忘多抽空曬太陽,下班後還至醫院做復健,但不適症狀卻沒有任何改善,在友人介紹下轉診至血液腫瘤科,才找出病因。
「多發性骨髓瘤是最容易被延遲診斷的癌症之一!」
- Jan 29 Tue 2013 18:23
幼兒睫毛倒插 散光機率增3倍
許多小小孩都有睫毛倒插的問題,眼科醫師警告,幼兒下瞼贅皮容易睫毛倒插,角膜常被扎到,被眼皮壓迫,就可能造成散光。
臨床顯示,「倒睫毛」小朋友罹患散光機率是一般孩子的兩三倍,家長務必提高警覺。
一般來說,散光度數如果超過200度,就算高度散光。
一名男大學生散光度數卻高達800、900度,即使配鏡矯正,視力還是只有0.2,戴著厚厚的鏡片,連公車前面的號碼都看不清楚。
新光醫院眼科主治醫師葉威毅表示,該名患者從小視力模糊,最近則是因為眼睛容易疲累,看書半小時,就覺得不舒服,出現反射性流淚,而前來就診。
葉威毅指出,散光超過800度的個案相當少見,該名男大學生主訴,從小就有睫毛倒插問題,經常流眼淚,用手揉眼睛,視力不良。
可惜的是,家長都以為是小問題,沒有及時就醫,以致讓散光問題惡化。
寶寶四個月時 散光度數已定型
「會不會有散光,可是早已註定!」葉威毅解釋,早在嬰兒四個月大時,散光度數就已經定型了。
建議小寶寶到了六個月大時,就應至眼科接受視力篩檢,如果發現弱視,就應及早矯正。
另外,倒插睫毛也讓散光惡化的主因,臨床發現,小朋友如果眼頭部分鬆弛,下眼瞼有贅肉,就容易導致睫毛倒插,提高散光風險。
葉威毅說,與一般兒童相較,睫毛倒插小朋友罹患散光風險約增加兩至三倍。
一旦出現散光,即代表角膜幅度不對稱,視力模糊、出現疊影,200度以下可以透過鏡片矯正,要是超過200度,即使矯正,卻可能頭暈,眼睛容易痠痛流淚。
葉威毅強調,許多人常忽略散光矯正以及散光片定位技術,如果能夠正確矯正,就較不易受到模糊跟疊影等影響。散光患者在配戴隱形眼鏡前,務必接受醫師評估。
【2013/01/22 聯合晚報】
- Jan 18 Fri 2013 00:27
天冷中風遽增 心血管病患注意保暖
寒流接連來襲,各地氣溫明顯下降,預計今(17日)晚到週六凌晨將出現10度或10度以下的低溫,國民健康局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及老年長輩應做好保暖措施,以免血壓升高,誘發心絞痛、心肌梗塞及中風。
根據急診通報及每月氣象資料統計發現,去(2012)年最冷的4個月(1、2、3、12月)與同年其他月份比較,台北市及新北市罹患心臟病、中風及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患者,急診就醫通報量增加11%,顯示溫度降低的確會造成心臟病、中風及高血壓就醫的情形增加。
國健局表示,天氣變冷容易引起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因此心血管疾病病患及老年長輩除了定期量測血壓,遵守醫囑服用藥物外,帽子、口罩、手套及保暖衣物更不可少,也要防止鞋襪潮濕,以免足部凍傷。
國健局提醒,民眾若出現心臟病發作症狀,如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噁心、極度疲倦、頭暈等,應立即送醫治療;有冠狀動脈病史者,送醫前可先使用醫師開立的舌下含片進行緊急救護。
此外,國健局提醒民眾牢記「FAST」口訣,辨別是否為急性中風:
一、FACE,請患者微笑,觀察兩邊的臉是否對稱;
二、ARM,患者雙手抬高平舉後,其中一手是否會無力下垂;
三、SPEECH,請患者讀一句話,觀察是否清晰、完整。
四、TIME,立即送醫治療,以把握搶救的黃金3小時。
當出現其中一項症狀時,就要記下發作時間
- Jan 07 Mon 2013 17:54
健康食品的劑型和效果有關嗎?
作者:Christine Chen, M.Sc., R.Ph., CNPA (營養碩士、註冊藥師、自然健康產品指導顧問)
市面上的健康食品種類眾多,在選購時,一般人最在乎的可能是產品的成分和劑量,不過當產品的成分劑量都相同時,不同劑型的產品,到底有什麼利弊?
一般人在藥妝店最常見的健康食品劑型包括硬膠囊、錠劑及軟膠囊,少數為粉狀或液體,如果一樣的成分劑量,到底什麼樣的劑型對健康上的助益較大呢?
其實不同成分的性質,適合製作成的劑型也不盡相同,例如適合做成軟膠囊的成分,最好是脂溶性的,因為軟膠囊內的有效成分必須以液體油作為賦型劑,如果是水溶性的成分,以油脂作為賦型劑,則會降低或延緩溶解率,相反的,如果是脂溶性的成分,如維生命E油、維生素D、beta-胡蘿蔔素等,則是比較適合以軟膠囊的形式存在,值得注意的是,99.9%的軟膠囊產品是素食不宜的,軟膠殼是以動物明膠製作,因此是葷的材質,植物軟膠由於技術上不純熟,品質也不穩定,因此並不普遍存在。
- Jan 07 Mon 2013 16:04
肺炎鏈球菌疫苗 明年3月起免費打
為減少幼童感染肺炎鏈球菌,導致嚴重併發症,衛生署疾管局昨(25)日公布自明(102)年3月1日起,擴大實施2~5歲幼童免費接種一劑肺炎鏈球菌疫苗,估計約有50萬名幼童受惠。
疾管局表示,肺炎鏈球菌平時潛伏在鼻腔中,會在人體免疫力下降或感冒時趁機侵入造成感染,輕微者引發中耳炎、鼻竇炎和支氣管炎等呼吸道症狀,嚴重則引發敗血症、肺炎、腦膜炎、關節炎等併發症。
疾管局指出,肺炎鏈球菌感染症好發族群為5歲以下幼童及65歲以上老人,其中幼童又以2~5歲最多。
- Nov 28 Wed 2012 11:25
大突破 不吸菸女罹肺癌找到基因了
經歷10幾年,台灣主導的一個大型跨國研究團隊,成功找到三個導致亞洲不吸菸女性罹患肺癌的易敏感基因位點,可望為女性肺癌防治找到一線希望。這項新發現為肺癌早期篩檢防治、藥物標靶治療找到重要契機,研究登上國際知名期刊「自然遺傳」(Nature Genetics)。
這項研究再次證實這些女性較高的肺癌罹患率,確實和特定基因有關,也揭開很多女性為何不吸菸、不作菜,卻照樣罹患肺癌的原因。台大醫學院院長楊泮池形容這個研究成果,是個「非常、非常大的突破」。
- Nov 07 Wed 2012 01:13
女性健康亮紅燈(下) 肺癌篇
*先天:
1.家族遺傳。若家族成員罹患其他種類的癌症,也算是有家族史。
2.即使沒有家族遺傳史,本身基因突變也有可能形成肺癌。
*後天:
接觸到致癌物質。
1.吸入香菸的菸易罹患肺癌。點菸時,菸草燃燒所衍生的化學物質即含致癌物。即使自己沒抽菸的習慣,吸入二手菸或是接觸到充滿菸味的衣服等皆會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另外大麻菸等其他燃燒吸入物亦可能致癌。
2.在礦場工作的人及有石棉接觸史者也容易罹患肺癌。
3.高溫烹調與油炸食物時,空氣中會產生燃燒的化學物質,吸入油煙亦有研究表示可能會導致肺癌。
4.年紀較長者較易罹患肺癌。這與暴露在致癌因子下時間的長短有關。
女性罹患肺癌的人數節節攀高
以肺癌來說,從前罹患肺癌的人以男性居多,因為男性抽菸的人數較女性多。
中期(第三期初期):以手術配合化療或加上放射線治療。
末期(第三期末期、第四期):傳統化療、標靶治療、放射線治療皆會採用。
關於化療藥物的使用
葉育雯主任指出,隨著時代演進,化療藥物也推陳出新,治療肺癌的化療藥物副作用亦逐漸減少,療程不會再像使用上一代化療藥物那麼痛苦。
鄭翠芬
學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
台灣大學法醫研究所碩士
經歷: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
台灣癌症資訊全人關懷協會監事
現任: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乳房專科一般外科主治醫師
葉育雯
學歷: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UCLA)畢業
UCLA公共衛生碩士
經歷:UCLA Medical Center臨床研究員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主治醫師
現任: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胸腔內科主任
*資料來源:【嬰兒與母親】2012年10月號。
- Nov 07 Wed 2012 00:58
女性健康亮紅燈(上) 乳癌篇
依據台灣癌症基金會的分類,胸部癌症包括肺癌與乳癌。
乳癌的治癒率初期極高,末期卻大約只有15%,由此可見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相當重要;
至於肺癌部分,每年10萬人中約有30人因肺癌而死亡。
早年都是男性罹患肺癌的機率較高,但近年來女性罹患肺癌的人數卻越來越多,也是女性需要注意的癌症種類之一。
什麼是癌症?
癌症係指惡性細胞不受控制地持續成長,侵略破壞人體原有的生理組織,形成惡性腫瘤,並可能蔓延至身體的其他器官。癌症並不會傳染,癌細胞無法藉由任何媒介方式從一個人身上傳染至另一個人身上。
- Aug 05 Sun 2012 13:11
病毒、細菌 誰才是肺炎的元凶?
日前藝人大炳(余炳賢)因肺炎併發多重器官衰竭病逝北京,民眾在感傷演藝圈痛失英才之餘,也對「肺炎」有諸多的疑問,究竟肺炎是因為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造成的呢?答案是兩種都會!
只不過細菌感染的肺炎較常見,病毒感染的肺炎則相對罕見,多和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有關。
- Jul 28 Sat 2012 13:00
糖尿病藥「愛妥糖」 恐增膀胱癌風險
文/葉惠娟
糖尿病患注意!藥害救濟基金會日前發布提醒,長期服用糖尿病藥物愛妥糖(ACTOS,成份名Pioglitazone),可能增加罹患膀胱癌的機率,如果患者在服藥後出現血尿、排尿頻率增加、小便疼痛等疑似膀胱癌症狀,應立即回診。
去(2011)年美國FDA發布安全訊息中指出,持續服用pioglitazone藥品超過2年以上者,罹患膀胱癌的風險是未服用者的1.4倍。
雖然國內還沒有疑似使用愛妥糖導致膀胱癌的通報案件,但衛生署已要求醫療人員指導病人用藥時,應先讓病患了解相關風險。
Pioglitazone是治療第二型糖尿病的口服藥物,主要作用是增加身體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度,提升葡萄糖利用,並降低肝臟生成葡萄糖,以達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藥害救濟基金會表示,目前衛生署核准含有Pioglitazone成分藥品的許可證計有25張,常見商品名包括愛妥糖(ACTOS)、愛妥蜜(ACTOSMET)、醣切錠(Vippar)、順醣錠(Pioglit)、泌特士錠(Glitos)、欣促胰錠(Glutazone)、比非醣錠(Befree)等。
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Pioglitazone也可能導致心臟衰竭、肝功能異常及骨折等副作用,患者如果發現有下肢水腫、呼吸困難、不尋常的疲倦、噁心嘔吐、深色尿、皮膚或眼白泛黃等症狀,應立即回診。
- Nov 16 Wed 2011 23:20
維他命新認識
最流行的維骨力一樣,吃太多其實因為軟骨增生過多,進而形成骨刺,所以維他命的相關藥品或食品,其實不能吃太多,芬蘭政府耗資4300萬美金所做的一個實驗,是全世界最大的維他命實驗,用了29000人,高達5-8 年之時間,找集了20000多人(吸煙的人),讓他們每天吃維他命A與維他命E,另一組(控制組)則沒吃。
過了5年-8年,發現每天吃維他命A與維他命E的這些人得到癌症、死於癌症的比率高出18%。更重要的,他們發現現有吃維他命E的這些人得到心臟病、死於心臟病的比率比控制組高出50%。
這樣的一個報告出來以後,科學家們的臉不知要往哪擺!因為我們一直以為從小型實驗室的研究,不是發現維他命E能防止我們的血管硬化?應可以防止心臟病,為何在此一個大的實驗,且是政府做的實驗,會給我們一個完全相反的效果!
此時美國的食品藥物管理署(FDA)就出來做解釋,Dr. Victor Herbert他說: 『當一個維他命含在一個橘子裡時,我們稱它為 一個抗氧化劑(antioxidant),可以防止心臟病,防止癌症,對我們的身體是有好處的,但是當此維他命開這個橘子以後,這個維他命C它就稱為 prooxidant,也就會製造上億以上的自由基,此會造成心臟病、癌症,對我們的身體是有害的』。
所以,維他命本身有此兩種型態。橘子是神造的,維他命C是人造的。人造的比不上神造的。
身為一個科學家,是絕對無法走進實驗是創造出一個橘子,一粒蕃茄的。
在一個橘子,一個蕃茄裡面,含有很多種的營養素,如今,我們連這一萬多種營養素,是那些營養素都不清楚,我們哪來的智慧與權利來告訴社會大眾,其中最重要的營養素是維他命呢?我們還沒有這樣一個智慧與權利。
一個完整的食物才是真正的營養。
我們人常常有一個比較不好的習慣,那就是任何我們聽不懂得名字,就會認為它比較好,台灣沒有的東西我們也會覺得它比較好一點。
如廣告上新的化學名稱就會認為它比較好一點,例如蛋白質、胺基酸、酵素、抗氧化劑,此一系列各種各類的化學名稱,我們沒聽過的就認為它比較好,但對於我來說,我不認為它們不好,而是我比較關心我們是如何把這些維他命C從一個橘子裡拿出來?
讓我來問你一個問題: 你要喝有咖啡因的咖啡還是沒有咖啡因的咖啡?注意聽喔!不要喝有咖啡因的咖啡。
因有咖啡因的咖啡會刺激中央神經系統的,心跳速度加快,還有會增加皺紋。
但更不要喝沒有咖啡因的咖啡。
因為把咖啡因拿出來要用一種化學藥品,此化學藥品已被證明為致癌的化學藥品,所以今日美國的衛生局已禁用,現在是用第二種的化學藥品。
所以並不是咖啡因有多麼不好,而是如何把它拿出來的問題。
今天美國的衛生局向國會提出一個專案,希望美國國會把維他命和礦物質的東西列為藥品,讓所有的人無法在市面上自由的購買到。
因為他們發現維他命帶來很多的副作用,所以美國衛生現在印出很多的小冊子上面寫著: 美國每年有30000多個兒童在母親認為維他命沒有副作用而大量給小孩吃,結果導致中毒現象。
今天維他命的使用量是依大人的量而定,而非依小孩來定,所以小孩來吃是過量的。
另外, 當我們體內有過多的維他命C時,血液的鐵質會上升,很容易得到心臟病和癌症。
同時我們也發現過多的維他命E會造成關節炎。
過多的維他命D會造成肝的受損。
過多的維他命B12會造成中央神經系統的損壞。
最近我們發現植物內含植物營養素(phytochemicals),存在於各種各類的蔬菜與水果,只是數量都不一樣而已。
這些的植物營養素的一個共同點是:每一個植物營養素都能夠防止癌細胞的擴張。
也就是說,對我們的免疫系統有一個很好的效果,而且比維他命的抗氧化的功能要強出好幾倍。高出很多來。所以是比較好的營養素。
當然,今天我不是說植物營養素是唯一的營養素。而是說跟著科學的進步,我們已經發現更重要的營養素了,能夠提昇免疫系統的營養素。
甚至於在美國,很多的大學我們預計在10年以內在我們的營養標籤上不是寫著說維他命含多少,可能會寫著說植物營養素(phytochemicals)含多少,因為它是能夠提昇免疫系統的營養素。
例如,一個橘子裡含有176種的植物營養素。
而仙人掌含有一萬多種的植物營養素。
又如黃豆能夠防止癌細胞的擴張。
因為其中含有一種叫做 genistein 的植物營養素,可以防止我們的小血管供營養給我們的癌細胞,以至這些癌細胞像餓死一樣。那我知道當你們聽我這邊說以後,每個人都要去喝豆漿囉!但我告訴你,你喝再多的豆漿可能看不到像我在實驗室裡所看到的一樣的效果。
文章參考自 The War on Radicals
- Oct 13 Thu 2011 22:00
What's 膽固醇!?
膽固醇過高所導致的心腦血管病變,是頭號殺手,許多人因膽固醇高而拒絕美食。膽固醇從何而來?它對人體只有弊而無利嗎?專家建議,應將認識、預防、治療。
一、何謂膽固醇?
膽固醇是體內的一種酯質,有和脂肪酸結合的酯型和各別分離的游離型兩種,合稱為總膽固醇。膽固醇在血管的強化和維持上擔任重要的任務。另外它也是製造副腎皮質荷爾蒙及性荷爾蒙,消化酵素的膽汁酸之材料,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物質,但是,如果太多,就會造成動脈硬化等成人病。長期持續下去的話,容易引起心臟的冠狀動脈硬化及腦動脈硬化,因此,總膽固醇的檢查,是動脈硬化及心臟病等循環器官障礙的診斷及預後的判定所不可或缺的。
二、膽固醇從哪裡來?
膽固醇可由肝臟自行合成,也可由動物性食物中攝取。一個健康成年人的血液液中,約含有100克至120克的膽固醇;其中約2/3是由肝臟和小腸壁製造而來,另外約1/3則由食物中取得。
在正常情況下,身體自行合成的膽固醇與經食物攝取的膽固醇,會保持一定的比例,不會有膽固醇過高之虞。但現代人的營養過剩,加上運動量不足、情緒緊張,就會擾亂身體的調節作用,產生病變。
三、膽固醇有好有壞?
低密度酯蛋白膽固醇(LDL-C):身體內的膽固醇主要由LDL運送至全身各部位,若過多將對人體不利,因而被稱為「壞」的膽固醇,是造成血管阻塞、硬化的元凶。
高密度酯蛋白膽固醇(HDL-C):一種對人體有利的「好」膽固醇,可將黏在血管上多餘的LDL運送回肝臟排除,有保護血管的功能。
四、膽固醇的重要性:
目前醫學證實,膽固醇對人體健康,具有以下的重要性──
- 膽固醇是人體細胞膜的主要成分,缺乏時細胞就無法完整。
- 皮膚中的膽固醇經陽光的紫外線照射後,可轉化成人體所需的維生素D。
- 膽固醇是製造腎上腺素荷爾蒙、性荷爾蒙的要素。
- 膽固醇可轉變為膽酸,以助人體消化脂肪。
- 膽固醇可促進碳水化合物的新陳代謝功能。
- 膽固醇可保護紅血球不被破壞,增長紅血球壽命,防貧血。
- 膽固醇對於血管脆弱、老化的部分,具有保護作用。
- 膽固醇中的好成分HDL,會混在血液循環中,將多餘的壞膽固醇,自血管壁帶回肝臟。
五、膽固醇異常的誘因
高膽固醇血症可謂是文明社會的產物,它的發生與下列因素有關:
- 遺傳:雙親中一人帶因,其發病率比一般人高2至3倍,且多在60歲以前就引發血管硬化、心臟病。若雙親皆帶因,則更為嚴重。
- 飲食習慣偏差:長期嗜油脂與熱量攝取過高的人及抽菸的人,其膽固醇易過高。
- 運動量不足:現代人的活動機會相當少,加上生活在都市型態的狹小空間裡,休閒與運動的機會不足,使熱量的攝取與消耗無法平衡,增高膽固醇的數值。
- 情緒異常:緊張的生活、不安的情緒,會使得內分泌紊亂,進而使人體內的膽固醇產生異常。
- 疾病與藥物:有些藥物會影響代謝,引發血中高膽固醇。而患有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腎臟病變、肝臟病變、甲狀腺功能異常、高血壓、膽道阻塞或肥胖症等,也較容易引發高膽固醇症。
六、如何保養?
飲食清淡及勤運動常做健檢是良方!
防治膽固醇異常須從降低壞膽固醇,增加好膽固醇做起,專家建議注意下列事項─
- 定期做膽固醇檢查,隨時掌握正確數值。
- 飲食求清淡,選擇低膽固醇,控制每日攝取量在300克以下,並注意熱量的攝取。
※降低膽固醇的飲食:膽固醇分布在動物性脂肪中攝取大量飽和脂肪酸較多的食品後,就會上昇。相對地,植物油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可抑制血液中的膽固醇,膽固醇高的人,要注意蝦子、牛肉、奶油、乳酪等含有較多飽和脂肪酸的食品並減少脂肪的攝取量。 - 少量飲酒,能增加好膽固醇,且使血液不易結塊,但勿酗酒。
- 抽菸易破壞好膽固醇,戒菸可讓好膽固醇回升。
- 不生氣、緊張,並且重視休閒活動,均有助於降低壞膽固醇。
- 運動的選擇以耐力性訓練為佳,如慢跑、快走、游泳、騎腳踏車等,每週儘量維持在3至5回,運動時間為20至30分鐘。(適體能負荷程度即可)
- 如果飲食、運動治療無效時,即需就醫治療。
十、參考資料:
- http://www.lipid.com.tw/ 國際血脂資訊局台灣分會全球資訊網
- http://food.doh.gov.tw/DRIS/nutrition.php 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資訊網-食品營養成分資料查詢系統
- http://food.doh.gov.tw/DRIS/DRIs.php 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資訊網-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查詢系統
種類 | 食物名稱 | 膽固醇(毫克) |
蛋類 | 雞蛋黃一個 | 266 |
雞蛋白一個 | 0 | |
鴨蛋一個 | 619 | |
肉類 | 豬腦 (100 克或 2 兩半) | 2530 |
豬腰,肝 (100 克或 2 兩半) | 365-480 | |
瘦肉(豬,牛,羊) (100 克或 2 兩半) | 65-77 | |
肥肉(豬,牛,羊) (100 克或 2 兩半) | 99-138 | |
排骨 (100 克或 2 兩半) | 105 | |
臘腸 (100 克或 2 兩半) | 150 | |
火腿 (100 克或 2 兩半) | 62 | |
雞胸肉 (100 克或 2 兩半) | 39 | |
油類 | 豬油 (100 克或 2 兩半) | 56 |
植物油(如花生油,玉米油) (100 克或 2 兩半) |
0 | |
海產類 | 鮮魷魚 (100 克或 2 兩半) | 231 |
龍蝦 (100 克或 2 兩半) | 85 | |
蟹肉 (100 克或 2 兩半) | 100 | |
蝦 (100 克或 2 兩半) | 154 | |
罐頭鮑魚 (100 克或 2 兩半) | 103-170 | |
黃魚 (100 克或 2 兩半) | 79 | |
海蜇 (100 克或 2 兩半) | 16 | |
海參 (100 克或 2 兩半) | 0 | |
奶類及乳類 | 奶油 (100 克) | 140 |
起司 (100 克) | 100 | |
牛油 (100 克) | 260 | |
牛奶 (100 克) | 13 | |
其他 | 蔬菜 (100 克或 2 兩半) | 0 |
瓜果類 (100 克或 2 兩半) | 0 | |
五穀類 (100 克或 2 兩半)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