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自己買保險的呢?我所謂的「自己買保險」,是自己去尋找資訊與管道,並以自己當「要保人」跟「被保險人」來規劃保單。

我周遭的許多朋友,包括我自己,都是在成為「社會新鮮人」之後,才開始真正接觸保險,並且幫自己規劃專屬保單。

社會新鮮人 首重風險規劃

以我自己為例,在工作一年後,有了穩定的薪資現金流,就開始思考要幫自己做好風險規劃,因為小時候家中有親人發生過意外事故,再加上我是一個人離鄉背井來到台北求學、工作,所以我很早就有了保險觀念,深怕萬一發生什麼事情,至少還有保險可以來彌補損失,也不會造成家人的負擔與困擾。

剛好那個時候,我的學妹剛進入保險公司服務,於是就約我出來敘舊,在經過她的說明與分析後,我很快的就簽字投保了。

主要的保單內容是「還本型的20年期終身壽險」,再搭配醫療險、防癌險跟意外險,以及失能豁免保費的附約,年繳保費大概3.8萬元左右。

在8~9年前,當時投資型保單尚未問世,保單的預定利率也還有5.5 %的高水準,所以這樣的規劃算是非常的完整。

而且,在隔年申報個人綜合所得稅時如果是採用列舉扣除的方式,每個人都有24,000元的保險費扣除額可以使用。

年輕人投保可參考631法則

其實,當初買保險的原因很單純,主要就是為了規避風險,並沒有把保險視為投資的工具。

所以在預算方面,也是採用保險公司或是專家學者所說的「631法則」,把薪水的60%作為日常生活的支出或是清償助學貸款,30%拿來儲蓄跟投資,最後10%作為保費,現在看起來這樣的比例確實還算合理。

根據104人力銀行的調查,98年大學畢業生的起薪約為2萬7700元,所以按照上面的預算比例,今年的社會新鮮人每個月大概可以提撥2,800元來規劃保單。

由於現在的保險商品非常多樣化,在這樣的預算範圍內,有2個方案可以參考:

第一、選擇以保障為主,可附加附約的投資型保單。通常這類的投資型保單,可以提供基本的壽險、意外險跟醫療險的保障,而且在保費選擇跟繳費方式上,都比傳統型的保單更具彈性調整的空間。

此外,社會新鮮人也可以透過投資型保單,開始接觸到共同基金,並且學會定期定額的理財觀念。

如果以後要換工作,繼續深造或是出國遊學,只要投資型保單的保單帳戶價值,足夠支付主、附約的保險成本,並且符合保險公司的契約規定,就算短期暫時無法繳納基本保費,保單仍然可以在有效狀態。

等到恢復經濟能力後,再繼續恢復繳費即可,不用擔心在這段找工作或唸書的時間失去保障。

第二、用傳統的終身壽險當主約,再附加意外險、防癌險跟豁免保費的附約。這樣的規劃方式一樣可以避免所有的風險缺口,如果沒有壽險保障的需求,也可以選擇用終身醫療險當作主約。

不過要注意的是,由於目前的保單預定利率較低,如果選擇以終身壽險或是儲蓄險當主約,保費有可能會超出預算,壓縮到其他附約的選擇,所以還是要仔細評估。

別猶豫 儘快讓保單生效

最後要提醒新鮮人,在投保前最好先詢問一下父母親,看是不是在你求學階段,他們就已經有幫你投保了。

如果有的話,跟他們確認一下之前買的保單內容以及是否在有效狀態,這樣一來可就以把預算用於補足缺口,二來確保如果以後有理賠事故,可以跟保險公司申請,以免繳了保費卻讓權益受損。

還有,在確認保險需求後,預算也在可接受範圍,甚至也已經貨比三家,那就要趕快做決定,讓保單趕快生效,因為買保險就是為了預防下一秒的風險,如果在考慮期間不幸發生事故,對大家都將會是個遺憾。

而且你一輩子不太可能只買一張保單,也不會只跟一家保險公司打交道,實在沒有必要想太多,以後隨著不同的人生階段,你還是有機會可以對保單規劃再做調整的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una 云婷 Hsiao 的頭像
    Yuna 云婷 Hsiao

    ♡保險新視界♡Enjoy Life

    Yuna 云婷 Hs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